HOME 日本尖端医疗动态 《我不是药神》 借助海外医疗的力量造福患者

日本尖端医疗动态

《我不是药神》 借助海外医疗的力量造福患者

2018-10-08 08:24

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慨,与其说是病死,不如说是看不起病穷死,海外医疗界研发的各种特效药物价格差距极大,难道真的是越贵越好吗?

 

最近朋友圈被《我不是药神》这部电影刷爆。

“谁家还没个病人?”

“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?”

 

电影中的这两句话,让血淋淋的事实在眼前撕裂开来!

 

那个父亲因为血管瘤急等着他救命钱,被迫走上“走私仿制药”最后完成救赎和自我救赎的程勇……

 

那个哭诉着“我吃了三年的药,吃掉了房子,吃垮了家人”努力想要活下去的老奶奶……

 

那个被呐喊着“他才20岁,他想活着,有什么错?”却倒在血泊里的黄毛……

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:主人公原型叫陆勇,在34岁时,他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,吃了两年的抗癌药,花费56.4万元。

– 陆勇 –

可和影片不一样的是:仿制药这件事,从头到尾都不是为了盈利。当他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抗癌药价格低廉又疗效相当的时候,他开始进行代购并且帮助与他有类似经历的白血病患者。

 

可他也因此被捕,1002名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,他重获自由。因为他从头到尾做的是救赎,救自己,救别人。

 

不生一场大病的话,你永远不会明白。活着到底有多难?

你会发现:在钱面前,可以做任何事;在命面前,可以付出所有的钱。

有人因为吃不起药,只能眼睁睁等死;

有人为了不连累妻儿,选择结束生命;

有人站在死亡边缘看到一丝希望,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牢牢不放;

有人说,“这辈子最害怕的是生病,最抗拒的地方是医院,最不想看到的人是医生。”

不是因为胆小,而是根本就“不敢生病”

说到底,“不敢病”是我们面对病魔最卑微的姿态。

 

如果有一天,得了绝症,救命药4万一瓶,每月一瓶,需要终生服用,那吃还是不吃?

吃,一套房会被吃掉,家人会被拖垮;

不吃,死路一条。

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,可还有些人,竭尽全力也不一定能活。

 

还记得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文章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》:一位在北京精英中产,因为家人一场病,在ICU看着每天耗费6万块的各类昂贵机器,被逼到卖房卖车。

他说,我终于知道了,什么才叫“疾病”。

他说,如果我病得不行了,一定不要进ICU,我宁可死去。

疾病,不仅仅是身体不适、承受巨大的痛苦,更意味着巨大的治疗成本,对家人的经济绑架。整个家庭可能因为一场病,由富裕小康直接掉进贫困,并一蹶不振。

 

感谢《我不是药神》这部电影,让很多人哭的时候,也倒逼很多人去思考:如果我面临困境,我该怎么办?

 

 1 

一名知乎网友的经历:他们全家都是央企职工,外公外婆、大舅小舅,以及他的父亲母亲,山珍海味吃不上,但日子已算滋润。

 

98年,他还在读小学,外公查出鼻咽癌晚期,当地无法医治,小舅请长假带着外公四处求医,辗转东北和江浙两地,最后选择了长春一家医院。

 

大舅申请外调项目,只为了多拿点补点,母亲则负责后勤,一家人的吃喝拉撒,医疗费用的报销,以及申请单位的各种贷款。

 

一次包饺子,小舅妈吃着吃着就哭了,她说,有一年多没吃过肉了,去菜市场买菜都是趁着收摊的时候,只为了多省几块钱。

 

一天,外婆召集家庭议会,医生说有一种进口药,一针两千块,一周三针,疗效怎么样,还不清楚,问打还是不打?会议开到半夜,最后决定用药。

 

两年后,外公去世,留下三家满满的债务,他不知道还了多久,只记得到上高中的时候仍在还钱,小舅因为经济压力,一直等到他大学的时候才敢生小孩。

 

后来,外婆经常对他说,如果她老了,患了重病,她不要治疗她要安乐死……

 

因病致贫早算不得新闻,在全国的贫困人口中,其中44%就是因为一场病,大概有734万人,这还只是2016年的官方数据。

 

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,70%贫困的就是因为疾病,一场大病能毁掉一个家庭。

 

据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研究》显示,在城市家庭,自付的医疗费用中,有8.9%需要借债才能支付,在农村,这个比例为20%。

 

当然,这不包括那些根本没有纳入医保体系的大病。

 

一个普通家庭与贫困的差距,也就隔着一场病。哪怕是有车有房的中产,一场不大不小的病也能让你捉襟见肘,在疾病面前,我们就是如此脆弱。

 

 

 

北京青年报的报道,温州有位老人叫戴金秀,70岁,育有二子一女,都有工作有家庭,普通而温馨。

 

老人很开朗,唱黄梅戏、跳交谊舞,时不时和朋友出去玩。去年4月,老人咳嗽不止,痰里带着血丝,她瞒着子女到医院检查,结果出来,是肺癌,晚期。

 

如果检查出早期癌症,还有治愈机会,但现在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……

老人的世界突然就塌了一半,焦虑,晚上睡不着觉,不到一小时就醒来。

 

子女不知情,带着母亲去精神科,医生说有焦虑症,需要安眠药。

 

8月16日上午9时,老人跟女儿说,要去中山公园看戏,穿着橘红T恤,碎花小脚裤,以及黑色布鞋。便一个人走了。

 

到吃中饭时间,母亲没回来,女儿折回公园找,找了很久,也没发现踪影。

 

回到家,发现留了一封长长的“诀别书”,满满两张纸,上面写着不想拖累子女,以及她想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三个儿女开始疯狂寻找,找熟人、找朋友、找警察;找监控、找媒体,整个温州都惊动了,也没发现踪影。

8月19日上午10时30分,救援队在一处废旧的拆车场附近找到了戴金秀,面部朝上,已无生命体征。

 

这样的新闻太多太多,

怀柔老太不愿拖累子女勒死瘫痪丈夫后自杀;

荆州患病老太不愿拖累孝顺儿女跳湖寻短见;

湖南同村数名老人连续自杀只为不拖累子女;

安徽9旬老太跳井身亡因疾病缠绕不愿拖累儿女……

 

没有具体的数字可统计,到底有多少老人一生病,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拖累子女,不能拖累家人,用一种残忍的方式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 

很痛,也很现实。

 

“小病拖、大病抗,病危等着见阎王”几乎成了我们的现实写照,不是不想治,而是不敢治、害怕治,治不起。

 

在疾病面前,大部分的人都无能为力,但谁也不能保证,下一个被光顾的不是你,就像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》那样。

 

最开始的一场感冒,到最后把一个家庭推向奔溃的边缘。

 

都说病来如山倒,有时候,倒的不止一个人,而是一整个家庭,在一个医疗体系根本不完善的国度里。

 

病,也等于恐惧、等于贫穷、等于奔溃。

 

在疾病面前,很多家庭经常讳疾忌医!

 

中国保监会发布的《中国热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(2006-2010)的通知》显示:

男性在0-72岁期间“至少罹患1种重疾”的概率为44.32%。

女性在0-78岁期间“至少患1种重疾”的概率为46.81%”。

讳疾忌医,是我们的心理传统,对不愿发生的事情,选择不去碰触,总觉得,疾病离自己很远,侥幸心理越重,准备就越不充分,风险的冲击业就越大。

病来了,所有的道理都显得苍白无力,也可能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将化作无可奈何,但不意味着只能听天由命。

我们能做的,是将伤害降到最低,不至于摔下来,连个垫子都没有。

多认识几个医生

 

冯唐说:“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作为整体还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,之后很久也不会。你三十五岁之后,需要多认识几个医生朋友,请对他们好一些。”

进过医院的人就知道,没熟人,一切都乱套,都不知道你下一步该怎么办。多认识几个医生,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,也能让你少花很多冤枉钱。

而且请对他们好一些。

 

不要让一个家庭长时段处于负债或零储蓄的状态

 

有必要给每个家人买份保险,尤其是老人。

当然,更不要让一个家庭长期处于恶性负债中,有钱,就意味着抗风险的能力强,不至于慌乱。做决定的人乱了,一家子就乱了。

如果习惯了先消费后还钱,最好学着节制,中国一半以上家庭零储蓄,别说是疾病,就是失业,也能让一个家庭迅速奔溃。

不想一病就穷,就不要长时间让家庭财务处于紧张状况。

遵医嘱、及早治疗

 

至少目前而言,遵医嘱就是最好的选择,及早治疗,能让你少花冤枉钱,至于小区周围的保健品,没有例外,都是骗人的。坑起钱来,比病还恐怖。

不要像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》里的岳父那样:

一定要同时打开厨房窗子,南北对流通风,并且坚持不穿上衣,吹半小时,让一场致命的流感趁机而入。少信奇怪的养生,少吃奇怪的补品。

 

定期体检

 

我知道劝一个年纪大的老人去体检是有多么困难,哪怕这是一项只有好处,没有任何坏处的东西。

很多时候,打垮人类的,并不是困难,而是顽固,尤其是倔强的老人。

定期体检,能让你及时止损,不要排斥现代医学的进步,至少它让人类寿命延长了几十年。

除非是真的没钱,至少每年一次体检吧。

右侧悬浮框(PC)
返回头部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
霓虹医療直通車微信客服

扫一扫加入

微信医疗咨询

热线电话

咨询热线 400-756-1151